【第五堂課】
日期:
時間:09:00 ~ 12:00
地點:文明局演藝廳
在開始疇昔
1. 在劇團裡,沒有什麼是最垂危的事。即便是導演,必要時也要幫忙掃地。
2. 在排戲的過程裡可能「發現」許多飾演的才智。課堂上能說的很無限,隻能做日常性的訓練。
3. 「藝術總監」:帶領劇團的走向。
4. 渴想大家全員到齊了再開始,因為我們是一個團隊。在這疇昔,先閒聊,培養情緒。
5. 硬根蒂的演員大多是舞台劇出身的,舞台劇是「放大」,不是「誇大」。兒童劇比較會有誇大的情況。
6. 演員要七分進入角色,三分連結蘇醒。
認識舞台
1. 筆墨幕:安插筆墨。
2. 大幕:支配或高低開閉。
3. 翼幕:數量視舞台大小而定,一般三個。[1]其傳染感動是不要讓演員暴光與不便演員或工作人員進出。[2]
4. 中隔幕:
5. 天幕:
6. 沿幕:阻擋燈光。
7. 舞台監聽喇叭:給演員聽的。
8. 降燈桿時,支配邊一定要有人,留意能否勾到東西。
9. 主、副控:主控 → 偏嚮導播,有螢幕的;副控 → 管制燈光、音響。
10. 飾演者不可能碰翼幕,或躲在翼幕偷看觀眾席。
11. 道具定位點:舞台上貼直角型的膠帶,做為道具擺放位置的定位點。
12. 主舞台:舞台中間。
13. 側舞臺:舞台兩側。
14. 在舞臺上飾演時盡量不要用跑的,除非是劇情需要 → 跑會讓人產生「煩」 → 心浮氣躁。
15. 讓人悲傷、討厭、喘不過氣的戲一般擺在右下舞台 → 人的心臟在左方,會產生壓迫感。[3]
16. 愛情、甜美、浪漫、垂危的戲一般擺在舞台中央或上舞台。
17. 演員都要面對燈光 → 銳意設計除外。
18. 要做好一個戲,簡單講就是「誠實」 → 例:這樣弄,給你什麼感觸?
19. 不是不能背台,但一定是特別設計,要讓人看到背後的飾演。
20. 在舞台上設計的任何變亂都要能說出「為什麼」 → 任何動作它都有個起因。
仿照語調動作
1. 每個人輪流簡單說出一句話,並帶動作。
2. 全部人仿照說話者的語調動作。
走路速度的管制
1. 「5」是畸形速度,「10」是最快,「0」是靜止。
2. 在舞台上走,不要跟別人走,不要繞圈圈,不要撞到人。
3. 腳步放輕 → 在舞台上儘量不要跑。[4]
即興創作
1. 故事接龍:原版、改編、自創皆可。
2. 故事 → 畫面 → 對話。
3. 討論、綵排時間共15分鐘。
4. 不可能用旁白,免得依賴旁白 → 無須旁白,大家更能進入狀況。[5]
【第六堂課】
日期:
時間:13:00 ~ 16:00
地點:文明局圖書館北棟五樓舞蹈教室
開始進入創作
1. 「一、二…」報數分成兩組,每組十人。
2. 每一個人提一個金門當地的特色與文明。
3. 演出時,用照片呈現,照片必須停格3-5秒鐘。
4. 由提出者出來講該相片的故事。
5. 討論、排練時間共30分鐘。
6. 觀眾眼睛閉上,等照片構成後再張開欣賞。
7. 第一組的相片:
〈1〉 麵線
〈2〉 吊烏
〈3〉 博狀元餅
〈4〉 迎城隍
〈5〉 鸕鶿
〈6〉 燕尾 + 馬背
〈7〉 軌條砦
〈8〉 蚵
〈9〉 風雞
〈10〉金X利菜刀店
8. 第二組的相片:
〈1〉 戰地:三膽小鬼、躲防空洞
〈2〉 菜刀
〈3〉 僑鄉
〈4〉 燕尾
〈5〉 慈堤自然生態:水筆仔、栗喉蜂虎、水獺
〈6〉 鱟
〈7〉 廣東粥
〈8〉 高梁酒
〈9〉 花帕、揹巾
〈10〉蜈蚣座
9. 各組將相片按發生時間順序排列。
10. 至多要有一首大多數人都會唱的歌將相片串起來。
11. 準備時間20分鐘。
12. 第一組演出:
〈1〉 以一對老夫婦為主軸,其它人協助完成畫面。
〈2〉 飾演老人:「忘詞」公正化。
〈3〉 标的目标回憶、保存化。
13. 第二組演出:
〈1〉 以外來客參訪金門為主軸。
〈2〉 分場:金門機場入境 → 古寧頭戰史館 → 水頭古洋樓 → 午餐喝高梁酒 → 民風文明村〈燕尾、花帕、揹巾〉 → 菜刀店 → 慈堤自然生態〈栗喉蜂虎、水獺、鱟、水筆仔〉 → 回旅館休息 → 刻期早餐吃廣東粥 → 看迎城隍〈蜈蚣座〉。
〈3〉 「語音自動導覽系統」的點子很不錯,連「油條」都會說話!
〈4〉 标的目标認識、體驗。
下次上課前[6]
1. 完成各組的劇本。
2. 每人交一段心得,附上一張相片 → 製作節目單。
[1] 從差異的幕出來就有深淺,就會產生距離感。
[2] 暴光線:在兩個翼幕的地闆中間貼一條膠帶,貼的時候最佳有一個人在台下看,一般是45度。
[3] 盡量帶給觀眾快樂,因為日常保存中已經有太多的不快樂。
[4] 起因有二:1.安全,2.安靜。
[5] 旁白是用在解釋、交接飾演的,還需要解釋的飾演就是最爛的飾演。
[6]
【圖:30小時的研習加筆試後,失掉一張講師證書與一件紀念衫,但還沒有開始「正式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