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文水庫是台灣最大的水庫,滿水位的蓄水面積有17平方公裏。往常我們造訪「曾文水庫」,通常是經由台南市玉井區北行,來到位於楠西區的曾文水庫打算局,大要青年活動外圍,于是許多人以為曾文水庫位於楠西區。其實啊,曾文水庫的大壩坐落於曾文溪卑鄙的大埔溪上,大壩以東整個水庫蓄水範圍全部都位於嘉義縣大埔鄉境內。

 

 撇開野生建築的大壩、水利設施不談,若想一覽屬於曾文水庫的湖光山色,位於水庫東岸,隱市獨立的大埔鄉,才是真正的世外桃源。

 

 要抵達大埔,獨一的幹道是台3號省道,這一段的台3線筆挺於叢山峻嶺之間,過去路幅狹小,民國58年(1969)由陸軍工兵開挖拓寬嘉義中埔澐水到台南楠西密枝的路段,稱為澐密戰道,而ㄧ直到民國74年(1985),才完成柏油路面的鋪設,讓曾文水庫東岸的美景,展現在更多遊人面前目今。

 

 打從唸大學的時代,大埔便是達可愛去的地方。民國76年(1987)元月從台北沿著台3線騎車南下的那一趟道路,達可騎著愛駒從北邊的山路來到大埔時,還順便在台3333公裏的裏程碑留下自拍的珍貴照片,那塊裏程碑現今不知是否安在?

 

 而當車子經過橫跨峽谷的大埔拱橋之後,也就代表著大埔到了。

 

 曾文水庫淹沒了大埔人的地皮,但也帶給大埔人優美的湖光山色。

 

 位於水庫東北邊的大埔村是住民聚居及消費的次要聚落,村內靠近湖岸的情人公園曾是達可留下足跡,帶走回憶的地方。

 

 

 

在水庫東南角,還有一處自身耳熟能詳的景點「嘉義農場」,這座農場和清境、武陵一樣,屬於當年退輔會鋪排榮民、義胞,墾荒落戶的八大農場之一。

 

 晚期也于是農墾為主,而在水庫興建完成之後,轉型朝觀光休閒發展。

 

 在二十幾年前,這裏是南部學生聯誼、露營的熱門地點,當然達可也從高中、大學不停玩到鑽研所。

 

 

 大埔之所以吸收人,因為她坐擁山川,純樸靜諡。

 

  有時隻是公路上一處猜測較好的轉角,俯瞰粼粼波光、夕陽餘暉,就足以讓人留連停駐許久。

 

 最近自身關心著連日旱象構成的水庫缺水問題。

 

 在這波梅雨過去,曾文水庫的有效蓄水量一度降到僅剩  11%。其實這樣的情景對曾文水庫而言並不是什麼新鮮事,由於水庫容量大,以往曾文水庫滿庫洩洪是件相當奇特的事情,總在隔幾年才遇一次的超大颱風時,才會在新聞見到曾文水庫洩洪的新聞。

 

 反倒是在旱季時,水庫卑鄙乾涸的情景經常可見。

 

 而住在庫區的住民,也發展出一套隨遇而安的保留模式,

 

 當水庫見底時,開闊的沉積平原上隻剩水色渾濁的泥流,簡易的竹橋成爲了往常以膠筏代步的住民橫渡兩岸的臨時棧道,

 

 借使水位繼續低落的話,那就幹脆渡水而過囉。

 

 比年來的極端氣候對於水庫的保育帶來極大的考驗,曾文水庫在八八風災時,淤積了大量土石,水庫的蓄水容量大幅減少,調節效率低落,據說外圍的路程以及嘉義農場的設施至今都未完全復原。

 

 但願大埔一切甯靜,美景依舊,將來達可還要帶小鴨來拜訪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新覺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