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聽音樂,可能演奏最迷人之處,是你與音樂創建起的,無論是先前想像的世界,可能之間或許發生的世界,以及之後你們彼此加入的平行世界。
如匹敵個作者,他在小說中朔造了許多身分,而這些看似虛擬的人物也會反過來重朔他的保存。
與分歧的音樂發生的關係肯定也是相當異質的經驗吧?
講座當天,我們從中世紀的葛麗果聖歌一同聆聽到梅湘的異國鳥誌,我們瞥見自音樂線條開始嘗試被記錄,符號以及秩序的創建及發明,謀求協和與失調,身為人的自知,具體地再以自身感官描寫聲音,再現聲音與時間意義。
邊界的創生,明亮清明,以及一次次地被搬動。邊界從未掉落,邊界始終存在。
而隻有一次次地催生出新的秩序與風格,過去才會過去,時代也許會終結,但過去不會死亡。
謝謝當天在場的每一個人,你們給了我機會再去整頓對泰西音樂史的體會,雖然這全部總是是片斷且偏斜的。
而且,自身一起聽音樂的下午,真的,比豔麗再多一點。



(圖片取自高雄市都會願景協會)






本文已同步發佈到「音樂派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新覺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