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多久沒逛唱片行了?最近買的專輯是什麼?





上週,星光4推出一個新的比賽單元--“我的第一張專輯”。我饒有興味的研讨這些7、8年級的年輕人,看看她/他們要端出什麼人生中購買的第一張專輯來和大家分享。

果不其然,李玟、王力宏、陶喆這3位最受青睞的ABC歌手,不愧是這十年來華語風靡榜的常勝軍!

我想,再過一陣子吧,更年輕的參賽者應該會以周傑倫啦、蔡依林啦…以至是楊宗緯、林宥嘉、蕭敬騰的唱片,做為本身永遠念念不忘、津津樂道的“人生第一張專輯”。

話說回來,那妳/你的“第一張專輯”是什麼?

是當年曾經夯到弗成的金韻獎民歌合輯、賣翻天的國台語風靡歌曲、還是西洋抒情金曲、熱門搖滾音樂、福音歌曲、各國民謠、電音舞曲、廣告插曲、香港連續劇主題曲、電影原聲帶、蕭邦鋼琴曲、新世紀音樂、日韓歌曲…?

上述這些類型的專輯,我都購買過,有的整張一聽再聽;有些則是隻喜歡裡面一兩首用來當K歌的曲目;更有的聽完之後永遠打入冷宮。

我國中時還曾買過一捲錄音帶,叫做《天下各國國歌》。整張專輯反覆聽下來,我都快變成“國歌專家”了!

後來咧?後來我的國歌專輯不知被誰借去了沒還,我彷佛也不太可惜。

言歸正傳,不論妳/你買過幾張專輯,人生中的第一張專輯每每代表著末端始的感動源起,那是對音樂類型及歌曲的表現舉措給予認同以及仿效的開始。

於是第一捲心愛的錄音帶聽到絞帶了,妳/你還不屈不撓地本身補綴;直到最後它真的受潮了、失真了、報銷了,妳/你才去買CD版的來保藏,卻不再如兒時那麼狂熱的聆聽、那麼真誠的陶醉。隻是把那張CD版的當成老朋侪般對待,偶爾才翻出來回味一下當年感動本身的那段旋律、那個轉音、那句歌詞。

一名7年級後段班的美眉告訴我,她唸小學時用零用錢買下的第一張專輯是安室奈美惠的《Body Feel Exit》單曲(1995),當時她還未滿9歲,卻被那首歌曲強烈的節奏震蕩到心臟蹦蹦跳,然後著魔般買下這張單曲CD,並常常在家模仿安室的舞步和唱腔給爸媽欣賞。

得多年之後,美眉有機會到日本去唸短期語言學校,在一場安室奈美惠的演唱會上,她終於見到了念茲在茲的美麗偶像。那時她緊握著小時候買的《Body Feel Exit》CD,裡面連歌詞都不見了,然則她開心得又哭又笑,不敢相信本身有一天能親臨安室在東京辦的演唱會…

聽著她的故事,我想,每個人應該或多或少都有幾個關於“第一張專輯”的情感故事,隻是有些人刻骨銘心;有些人連想都想不起來。

還有位阿弟仔告訴我,他的第一張專輯是國一那年買的四分衛樂團《起來》(1999),我大力稱讚他的好咀嚼,而我個人也很是非常喜歡〈起來〉這首極有詩境的歌曲。

(〈起來〉--
http://tw.youtube.com/watch?v=YbmNkubEKWc&feature=related)

研讨別人保藏的唱片,其實就像偷窺人家的書架一樣,有時,在一堆不痛不癢的芭樂書中,發現這人竟有一本你幼年時也曾買過讀過的《騎鯨少年》或《惡童日記》這類書籍…於是從那一刻起,你對他有了差距的見解,以至會順便推薦他再讀一本也是陳克華的《我撿到一顆頭顱》或崔健大叔的北京式搖滾樂…



----------------------------------------------------------------------------------



↑《回聲--三毛作品第15號》






話說我本身平生第一次單獨走進東區唱片行買下的“第一張專輯”,即是1985年滾石唱片公司推出的卡帶版《回聲--三毛作品第15號》。

那是作家三毛將本身的平生故事寫成12首歌詞,內容搜羅她的童年輟學、自閉歲月、初戀失戀、出國求學、跌撞人生、異國婚姻、喪夫孀居、回國任教…等人生歷程。整張專輯由齊豫與潘越雲演唱;李泰祥、李泰銘、陳志遠、陳揚、李宗盛、翁孝良、王新蓮等七位大師負責譜曲。是華語樂壇第一張完全個人化的“傳記式音樂”。

就在1986年,滾石率先從日本引進雷射CD的高科技生產技術,將《回聲》製成了台灣風靡音樂史上的第一張CD唱片,並將它編號為RD-1001。

當然,我後來也買了CD版的《回聲》,做為我嚴重的保藏唱片之一。

那時還在唸小學的我,其實對《回聲》中的許多歌詞一孔之見,卻深深著迷這張氛圍如音樂文學般的專輯,覺得裡面無論是三毛溫柔的口白、齊豫清麗又飄逸的嗓音、李泰祥大氣磅礡的曲風、管弦樂團的幫襯…等等,塑造了獨一無二的異國情調與文學氣息。此中我最喜歡的歌曲是〈今世〉、〈七點鐘〉、〈曉夢蝴蝶〉;而最膾炙生齒的,是那首三毛在文明大學中文系文藝創作組任教時的感觸之作--〈夢田〉。

(〈夢田〉原版MV--
http://tw.youtube.com/watch?v=lZFyurjixKo)

我一遍遍聽著卡帶版的《回聲》,直到絞帶失真、直到歌詞破爛、直到1991年三毛自殺身亡的那一天…,床頭邊伴随我的專輯中,數年來總是少不了這張帶有浪漫傷感和迷離氣質的《回聲》。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我再也不聽《回聲》了,不是《回聲》變了,而是我早已不斷成長。從高中開始,我接觸世上更多更遜色的觀念式“傳記式音樂”及各類型的“文學式音樂”,於是我把《回聲》當作一種啟迪、一種招我跨過某個邊界的華美手勢,一種讓當時祈望文藝的孩子能藉此接觸差距視野的敲門磚。

《回聲》這張專輯滋養過我、豐富過我,她本身更曾經是台灣風靡音樂史上的裏程碑。



-----------------------------------------------------------------------------------------

 



昔日,我問董教員的平生“第一張專輯”是哪一張?

他歪頭想了好久,才聳聳肩說:「反正不是中森明菜、即是瑪丹娜,再不然即是Baltimora唱的Tarzan Boy吧…」

慢著慢著…

什麼是“Baltimora的Tarzan Boy”啊?我一頭霧水!

董教員超不屑我的無知,乾脆扭腰擺臀地唱給我聽,還說這是80年代爆紅的英國舞曲啦、哎喲妳怎麼連“泰山男孩”都不知道啦、這首可是當年迪斯可舞廳必放送的大歌耶、屬於我們五六年級男人的舞曲啦…哎呀真懷念啊!

然後他整晚一邊跳著胖胖歐吉桑版的過時舞步,一邊模仿〈Tarzan Boy〉裡一起“Oh~Oh~”個不停的唱法,還學叢林泰山叫囂,真是high得一蹋糊塗!

待我仔細聽完這首歌後,才發覺這是一首極風趣的80年代動感金曲,曲風很是簡單引起共鳴,帶有屬於歐陸式的明淨節奏和視覺系的前衛設計感,若和那個年代的美式舞曲角力共計,在風格上略為差距,很值得一聽。

(〈泰山男孩〉原版MV--讓人一起Oh到合不攏嘴的男孩舞曲:
http://tw.youtube.com/watch?v=U4QRm786nLE)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愛新覺羅 的頭像
    愛新覺羅

    博客來折價券

    愛新覺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