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一場婚禮,以及2005年的一場喪禮,交織出一段長達27年,糾結難斷的熱情衝突。《與愛別離》透過三角關係的糾纏、熱情的憤怒與報復,以及橫跨兩個世代的抵牾衝擊,呈現出「恨」與「別離」的傷感,更探討著「愛」與「寬容」的人生課題。馬來魔有幸專訪到導演林孝謙,請他現身說法,聊聊他的創作歷程。

---------------------------------------------------------------------------------------

 

關於爸媽談戀愛的那個時代

 

◎馬來魔:這部電影大一小塊的靠山但凡在70年代, 這對你有什麼不凡意義嗎?

 

※林孝謙:當時拍完《街角的小王子》之後,曾經拿給媽媽看,媽媽雖然覺得不錯,但《街角的小王子》是描寫現代大學生的故事,比較不是媽媽的那個世代或者了解的東西,所以媽媽就說:「你能不克不及拍一部讓我看的懂的電影」?於是我就拍了這部《與愛別離》。之所以會把故事靠山設定在1978年,即是因為我的怙恃即是在那時候開始談戀愛的!而且在那一年,台灣的高速公路開始通車,中產階級的經濟也緩緩開始發展,對於當時的人來說,這彷彿是一個全新的世代的開始。於是我就以那個時代為靠山,拍了一個關於高雄的加工出口區,充滿愛恨糾結的故事。

 

◎馬來魔:70年代你應該也還沒死亡,那你是怎麼揣測那個時代靠山的?

 

※林孝謙:但凡從當時的照片來做輔助,再加之聽過長輩的敘述,也找了很多資料,才有辦法復原當時的場景,乃至還用大圖輸出的行動,模擬出復古圖樣的壁紙,一貼上來,就頗有那個時代的滋味了!

 

由於這部電影的預算不高,加之對於品質的申請,隻能縮短拍攝天數,才具在預算之內完成拍攝,所以這部電影的拍攝天數總共隻有15天!為了要爭取拍攝時間,前置作業的精準度變得很嚴重,其時準備富餘以後,到現場就或者非常有用率。

 

◎馬來魔:這故事應該是在哪個都會都或者創立,但為什麼會選在高雄拍片呢?

 

※林孝謙:因為我是高雄人,小時候常聽爸媽聊八卦,也聽過很多工廠的女工,嫁給小主管,後來婚姻不幸福的故事,於是這樣的故事,就演變成創作素材,乃至把媽媽跟阿姨偷跑去舞會的往事都拍進去了!那時候的民風傳統,開舞會是不允許的,然而年輕人喜歡偷偷開舞會,最常見的家庭舞會,是把家裡面的桌椅推到房子的四周,然後就在客廳中間跳舞,我在電影裡面就忠實的呈現出當時的時代靠山,讓我爸媽都或者看的懂,也可以會讓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都或者勾起一些回憶。

 

◎馬來魔:故事的重點場景:高雄加工出口區,目前還存在嗎?

 

※林孝謙:高雄的加工出口區,目前還在繼續經營,隻是已經轉型,不再做疇前那種玩具大要手工的產業,而是轉變為電子業,也即是從「基礎加工」轉變為「精密加工」,這象徵著時代的演進,所以我在電影裡面重現70年代的工廠景象形象,這樣的景象形象在目前已經看不到了!所以那種復古味,其實有另外一種時代意義。

 

作為拍攝場景的那家玩具工廠,其實並不是位於加工出口區,而是位於鳳山的另一個工業區,這是台灣目前僅存的最後一間玩具工廠(因為有很多都已經移到大陸去了)!這個工廠分為兩條生產線,一條是作傳統玩具,或許腳踏車、嬰兒推車,然而另一條生產線即是做液晶銀幕,所以整個工廠俨然古今交錯,復古與時代並存,非常特別!但是我們要重現1978年的時代靠山,就必須要比及週末假日工廠勞動的時候,抓緊時間拍攝,還要把工廠裡面現代化的東西先搬走,再從頭模擬舊時代的工廠靠山,才具精確的呈現銀幕裡的「復古風」。

 

沒有大卡司,但有好演技

 

◎馬來魔:你這次找的演員,比較不複雜有票房號召力,你自己會擔心嗎?

 

※林孝謙:當初也想過要找一些有名度更高的演員,但是相對來講,費用也會高出許多,而且假設找一些明星偶像來上演,或許或者把觀眾帶進戲院,但是觀眾進來以後,能夠有什麼樣的感動?其實重點在於故事的力道,以及演員的詮釋。由於我這次沒有很高的預算,沒辦法找大卡司,所以我把重點擺在演技上面!如此一來,即便在宣傳上面會比較難做,但是當這部電影被看見以後,我有駕馭觀眾會被感動,因為這些演員都演得很真誠。

 

◎馬來魔:請問你是怎麼找到這幾個演員的呢?

 

※林孝謙:要上演這部戲,首先要信任這個故事,但是我在跟很多演員聊劇本的時候,發現有很多人都對於交換小孩的那個段落產生質疑,他們認為「虎毒不食子」,一個媽媽怎麼可以為了報復,而讓自己的小孩和「小三」(第三者)的小孩交換?但其實這種變亂未必不會發生!

 

在「信任這個故事」的前提之下,經過很多方面的考慮,後來才想到演過《夜奔》的尹昭德,因為他是一個很鄙俗卑鄙的書生型男生,相符片中男副角「國威」的形象,這個角色在戲裡面的形象是屬於比較荏弱的!而且他在片中幾乎沒做出什麼好事,獨一幹的「好事」即是讓兩個女副角都懷孕了!會讓很多觀眾覺得「這個男生究竟在搞什麼鬼啊」~所以這個男副角是一個非常有衝突性的角色,必須要找一個演技或者相符角色形象的人,所以找上了尹昭德。

 

至於飾演「小三」(第三者)的周姮吟,是我看了《獵豔》這部電影以後,對她人造生動的上演印象深入,所以就跟她支解,然而她看到這角色又是「小三」而且又有床戲,擔心會變成一個過度肉慾的「壞人」,但是我就跟她說:在這個劇本裡面,沒有絕對的壞人,隻是每個人都有一些掙紮罷了。然而這時候,周姮吟卻說出一件讓我們都意想不到的變亂,即是她從來沒有演過哭戲,因為她的個性很堅強,就算要哭也是躲起來哭,從來沒在鏡頭後頭哭過,所以在她答應上演之後,我花了很多時間去幫助她培養情緒,終於讓她敗北的上演少許的哭戲。周姮吟是「煙火型的演員」,也即是能量很強,然而隻有一瞬間的釋放,所以在拍攝的時候,必須很謹慎的捉住那個瞬間。

 

相形之下,另一位女副角曾珮瑜則是一個非常自律,而且技術性很強的演員,從《停車》裡面的大陸妓女角色,就或者看到她的演技。她永遠知道情緒到哪裡,該怎麼演,而且都能演得很精準。她這次飾演的「玉華」是70年代的傳統婦女,所疇前半段要內斂,但是在碰到一連串的變亂之後,會導緻她在後半段的情緒「大爆發」,這是技術難度非常高的一個角色,觀眾或者留意她精準的演技。

 

另外,戲份不多的李康宜(表演女副角的女兒)也演得很好,她在母親靈堂的那場哭戲,以及後來知道自己身世的衝突戲,都讓戲院裡面許多觀眾落淚!然而觀眾不知道的是:她第一天到高雄拍戲就中暑昏倒,但還好壞常敬業的給了我們那麼出色的上演,真的很感謝她!

 

小三年年有,往年特別多!

 

◎馬來魔:當初應該也沒想到會剛好搭上《厲害人妻》的「小三」熱潮吧!

 

※林孝謙:這電影是《厲害人妻》推出夙昔之前就拍完了,隻是沒想到卻剛好搭上《厲害人妻》帶起的「小三」話題,這真的是老天保佑,因為假設沒有這樣的話題引起本人的興趣,就沒辦法讓本人關注到這部電影。有趣的是,乃至還有網友寫信到電影公司,說巴望女副角周姮吟或者參加映後座談,因為巴望小三或者出來說懂得,可見「小三年年有,往年特別多」,但是無論如何,對於創作者而言,作品能夠被看見,就已經是一件非常開心的變亂。

 

人妻的復仇?導演的復仇?

 

◎馬來魔:這電影簡直是「怨婦的逆襲」或許「大老婆的復仇」!怎麼會想到「原配申請跟小三交換小孩」的這種橋段?這說起來也蠻驚悚的啊~

 

※林孝謙:當初劇本寫了好久,一直找不到一個具備攻破性的橋段,後來從一個叫做《米蒂亞》的希臘悲劇故事取得靈感。這個故事即是描述一個叫做米蒂亞的蕃邦公主,為了跟王子私奔,把兩個試圖阻止她的哥哥殺死!米蒂亞和王子逃到另一個國家之後,王子又愛上那個國家的公主,決定跟她結婚,於是米蒂亞一氣之下,竟然殺死那個國家的國王、公主,並且在她深愛的王子對面,將他們的兩名親生骨肉活活殺死!當時的希臘人把這個故事歸咎於米蒂亞來自蕃邦,沒有受過指點,所以才會犯下這些惡行,但其實「文化」不是一個問題,「熱情」才是最大的問題。佛教常說:人生有八苦,「愛別離」是此中一苦,人跟人之間無論如何相愛,終究會有分開的一天,所以《與愛別離》這個故事,即是要用心去看待掉落;面對親情、友情與愛情的別離。

 

◎馬來魔:你的上一部電影《街角的小王子》走的是很恬淡的路線,然而這次反而變成「重口味」,衝突性非常強烈,怎麼風格會差那麼多呢?

 

※林孝謙:當時很多人說《街角的小王子》如匹敵杯恬淡的生果茶,太平平,沒情節,所以現在我就捨棄「生果茶」,要做一杯「烈酒」給本人喝!《與愛別離》堪稱是「三分鐘一個情節,五分鐘一個高潮」,所以這部電影除了是「大老婆的復仇」以外,也是「導演的復仇」!而且在這部片以後,我還計劃要拍鬼片,繼續挑戰不一樣的戲路,請本人等著瞧吧!(笑)

 

關於創作角度

 

◎馬來魔:這電影有很多地方看起來,都有點像是晚期瓊瑤的電影,也有點像台灣的八點檔,有決意确定要走這樣的路線嗎?

 

※林孝謙:我們確實找了很多瓊瑤的戲來做參考,因為瓊瑤即是70~80年代很嚴重的代表,所以我們一看到那樣的對白、台詞、情節,就會立即想到瓊瑤;想到那個寝陋的時代。像是女副角在跟男副角爭執的時候,大聲喊著「你不要碰我」,或許「我為了你付出了我的悉數,我現在要個小孩不或者嗎?」即好壞常瓊瑤式的台詞。但是現在來演這種戲路,會變得非常危險,演不好就會變成搞笑片,所以我們也花了很多的心力,讓些的元素變得人造化。

 

《風聲》的編劇張家魯,在看到這部電影之後,寫信給我,信中提到晚期的戲劇和現在的戲劇有很大的差别,當時的傳統戲劇非常直接,他會告訴你故變亂節以及發展,吸收觀眾繼續看上來,然而進入「新電影時期」之後,就變得比較排斥情節,比如《海灘的一天》,它就不會去強調劇情當中的那場爭執,反而會去呈現地上那個決裂的玻璃杯。也即是說,它不會去呈現那段爭執的過程,隻會告訴你最後的結果,也即是把過程裡面那些衝突、爭執的情節全都避掉了!所以從「新電影時期」一直到現在,其實很多電影創作者都比較不喜歡去探討「衝突」的本人,而是去探討「衝突」背後的動機跟目标。

 

但是張家魯看完《與愛別離》之後,認為這即是傳統的戲劇類型,也即是「家庭劇」或「艱深劇」,但是走這種路線也不會被認為是俗氣,因為疇前的李安也但凡走這種路線出來的,一個創作者不該去規避戲劇該面對的衝突,奇士勞斯基的《十誡》不也是這樣嗎?當然,他能拍出《十誡》,一方面是因為技術或人生歷練,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從來沒有放棄這樣的說故事行動。電影即是從創作者的保存視野所緊鎖而來,隻需創作者用心的呈現作品,觀眾就或者感觸到誠意。

 

其實電影或創作的本質,即是去窮究一個問題的中心,比如說我講的是「別離」大要「恨」,那究竟什麼是「恨」?在《與愛別離》這部電影裡面,那種被心愛的人反叛的感覺,即是一種最強烈的恨,但真的是一輩子都原諒不了嗎?大要事過境遷以後,悉數或者逐漸釋懷?被奪走是什麼感覺?進攻者和被害者又是什麼樣的關係?這之間的抵牾衝突與辯證,即是這部電影一直在窮究與探討的東西。

 

◎馬來魔:主題曲的歌詞是你寫的?怎麼會找JS來唱?

 

※林孝謙:我夙昔就認識JS,隻是一直都沒有機會協作。這首同名主題曲《與愛別離》,詞是我寫的;曲是JS的陳忠義寫的,當時是陳忠義看完電影之後,先把曲寫出來以後,我再來填上歌詞。

 

這次的電影于是七十到八十年代為靠山,所以配樂的感覺必須要相符當時的流行元素,像是絃樂、定音鼓、提琴、鋼琴的元素,主題曲的唱法還要決意确定唱成很「陳淑樺」的感覺,最明顯的即是尾音拖很長,並且有很懂得的A段、B段、C段。A段一定要清平平淡;B段一定要漸漸劇烈,C段就一定要大鳴大放,這但凡非常80年代的音樂元素。

 

其實JS在離開華研唱片以後,緩緩轉作獨立音樂,夙昔也但凡和孫燕姿、楊丞琳、劉若英這些大牌協作,所以這次或者請到JS來做主題曲和配樂,其實也相當榮幸,並且非常感謝。

 

關於三角難題,與人生難題

 

◎馬來魔:曾珮瑜的那個角色(玉華)的葬禮,是整個故事很嚴重的轉折,然而為什麼你沒有去交代玉華究竟是怎麼死的呢?

 

※林孝謙:其實在劇本的設定裡面,本來有寫說玉華是積勞成疾,癌症死掉的,然而後來發現這樣的設定,可以會讓另外兩位副角永遠得不到救贖,也會讓整個故事變得太殘忍。後來也想過要用車禍大要其它行動來交代她的死因,然而又不想要為了交代而交代,所以乾脆就淡化她出生避世的原因,沒有決意确定去交代了!但是觀眾或者感觸到她的「抑鬱而亡」,反而會變得能夠遭受,也覺得惋惜,同時也或者讓後面的故事與情緒能夠順利鋪陳,把重點著重在「愛與恨」以及「寬容與原諒」。

 

◎馬來魔:三角戀情裡面,有人說是「小三」的問題比較大,有人說是男人的問題比較大,群體德配都比較令人吝惜,你自己覺得這樣的問題究竟是誰的錯呢?

 

※林孝謙:我要引用著名作詞家許常德的說法。許常德在看完這部片之後就說:在愛情關係裡面,本人都想要對方照著自己的劇本去走,卻很複雜忽略愛情的過程和本質。就像女副角玉華對男副角國威說:「我是一個好内子,天天都有煮飯給你吃,也跟你配合保存」。但這即是愛嗎?這其實不是愛,這隻不過是「照顧」罷了!但是玉華在老公劈叉之後,選擇一個更極端的報復行動,即是把她自己的小孩和「小三」的小孩交換撫養,換來永遠的虧蝕,讓本人都一無全數!這更不是愛,這隻是一種極端的報復才略。至於參加別人熱情的「小三」當然也是有錯,雖然她也做了很多補償,終究還是很難彌補那樣的傷痕。

 

對於男副角國威來說,讓兩個女生都懷孕,這也不是愛,頂多隻能證明他是個百發百中的「神槍手」,當他給了女生承諾之後,又不克不及夠信守承諾,實在令人遺憾,然而一定要信守承諾嗎?傳統價值觀認為「當然要信守承諾」,但是許常德認為,連婚姻軌制都或者毋庸存在,但是假設你自己要選擇結婚,就必須遵從婚姻軌制給你的規範,所以這個男副角或者說是「一步錯,步步錯」,一路錯究竟!

 

嚴格說來,其實這三個副角都有錯,隻是我們歸咎於一個傳統的婚姻軌制來看待這段愛情,就還是會覺得可悲,難道我們決定了婚姻之後,就一定要犧牲愛情嗎?還是應該更圓融的去看待這段關係?在愛情裡面,沒有任何人是壞人,也很難用傳統的好壞對錯來看待,隻是現實人生裡面,本來就有太多不得不面對的醜陋與号哭。

 

◎馬來魔:透過這部電影,你最想表達什麼?大要最想告訴觀眾什麼樣的訊息?

 

※林孝謙:雖然「交換小孩」的橋段是很驚悚,但我拍這部片的目标,並不是要本人抱著「獵奇」的心態去看這個電影究竟有多麼恐怖、多麼具備衝擊性。其實這些橋段都隻是一個出口,巴望本人進到這個出口之後,或者看到人的荏弱跟須要。人跟人相處的時候,假設能給對方須要的東西,或許反對他荏弱的一小塊,才具夠一起往前走。

 

其實無論是很平靜、很恬淡的保存,或許像《與愛別離》這麼強烈的衝突,但巨人生裡面可以會碰到的狀態,雖然《與愛別離》講的是「離別」,但其實最嚴重的還是「愛」與「寬容」,也巴望本人看了這部電影之後,或者想想生命中那一些不被寬容的過去,並且取得一些釋懷。

-------------------------------------------------------------------------------------

 

 

*《與愛別離》的海報,非常有感情。

 

 

尹昭德(飾演紀國威),是讓兩個女副角都懷孕的劈叉男!

 

 

曾珮瑜(飾演顏玉華),在片中上演「大老婆的反擊」!

 

 

*周姮吟(飾演曾順芳),在片中成為參加男女副角熱情的「小三」。

 

 

*剪不斷、理還亂的三角難題,交織出橫跨27年的愛恨糾結。

 

 

*少許的抽泣與崩潰戲碼,俨然瓊瑤連續劇的翻版。

 

 

*李康宜飾演女副角的女兒,戲份不多,但是表現搶眼。

 

--------------------------------------------------------------------------------

 

導演透過鏡頭,從頭詮釋他怙恃戀愛結婚的那個年代,從造型到靠山都相當精確的呈現出當時的氛圍。從以下幾張照片,就或者看出這部電影對於古夙昔代的細膩考究。

 

 

*左圖是導演怙恃的結婚照,右圖是男女副角在片中的結婚照。

 

 

*左圖是導演小時候的慶生照,右圖是男女副角替女兒慶生的照片。

 

 

*左圖是導演怙恃的約會照,右圖是男女副角在片中出遊的照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新覺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