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國好漢 Strictly Ballroom (Buz Luhrmann, Australia, 1992)

1993年本片在台灣上映時,我徹底不被吸收,關於舞蹈的電影本來也不怎麼讓我感興趣,在1997年看過「羅密歐與茱麗葉」後,我才知道巴茲魯曼這號人物,而2001年迷倒許多觀眾的「紅磨坊」,則讓我開始後悔當初慧眼不識佳作,而且台灣的影音產品也隨發行公司關閉而絕版,雖然後來曾在飛機上的小螢幕中發現它,我深知其難以與大銀幕的成就匹敵,直到18年後,感謝金馬奇幻影展終於讓我得以補償當初錯過的遺憾。

「舞國好漢」有魯曼後來在「羅密歐與茱麗葉」及「紅磨坊」中引以聞名的招牌漫畫式人物和肥皂劇模式,光是男主角史考特參賽開場的疾速剪接和眩目運鏡,以及穿插紀錄片式的父母訪問片段(很有仿效克裏斯多佛蓋斯特的象征),就看得初本片標榜的高度娛樂性,而魯曼繼承了澳洲電影一貫能替換壞品味題材的傳統絕活,讓本片成為當年影壇的大黑馬。

本片也頗有繼承80年代關於舞蹈的熱門電影「閃舞」及「熱舞十七」的象征,主角都是與眾差别卻身陷傳統價值觀的窘境,當然也少不了前兩部電影的浪漫情節,魯曼也用了一個較另類的作法(或許即是後來周星馳電影中女主角的靈感來源),讓女主角一開始絕不起眼,後來觀眾才慢慢和男主角一起認識她,進而讓她身為西班牙移民的背景,成為男主角增進舞藝的轉捩點,這也令我聯想到主角同樣受到家庭羈絆卻獲得女友開導的「燃燒鬥魂」。

雖然本片的內容和深度都不及魯曼之後的作品,但本片的珍貴之處,即是毫無表留地表現他開頭對電影懷抱的深入熱情,而雖然沒有原創歌曲,卻微妙運用名曲 "Time After Time" ,以至讓它隨著本片再度風行起來。當時都是首度參與電影就出任男女主角的保羅莫庫裏歐和塔拉莫裏斯雖然其後都未再有更群體的表現(莫裏斯其實曾在「紅磨坊」中客串一角),他們在本片中的群體形象和博識演出已經深深烙印在影迷心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新覺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