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明春嬌元祖版…〈張帝找阿珠〉
粟子

「翌日很高興來到這裡,我心裡感應極端地歡喜,友好們我衷心歡迎你呀,在此祝賀你們天天開心……」即興創作的討喜歌詞搭配「蝸牛與黃鸝鳥」旋律,對娛樂圈稍有認識的友好,百分百會想到笑臉盈盈的「急智歌王」張帝(1942~)。不同於損人貶人的霸淩式搞笑,張帝總是苦著臉虧各人,那怕上一句聽來揶揄對方的言詞,下一句也能立刻能圓回來,令人發出會心一笑。出道數十年,年輕人直覺老套的飾演,實際是累積多年的豐富閱歷與人生經驗,憤怒怒罵中勸人向善,頑皮與溫情,正是張帝走紅華人圈的正道利器。
六0年代下半,張帝以隨唱隨編的歪歌在歌廳掀起風潮,多才多藝的他更嘗試以口白加重新填詞的當紅歌曲(如:「翌日不回家」改成「天天要回家」等),串連成引人入勝的歌中劇(有唱有說的脫口秀)。眾故事中,名為「張帝找阿珠」愛情喜劇的最受歡迎,內容描述其貌不揚的張帝歷經艱辛娶到美貌如花的阿珠,卻因大漢子主義搗鬼,逼得阿珠離家出奔,張帝追悔不已,一番入地下地的尋找與誠懇認錯,太太才願意回到身邊。「張帝找阿珠」紅得發紫,現場上演之餘,也發行飾演原聲帶與集錦唱片,三四五年級生無人不知,曾身歷其境的粟媽貼切好比:「即是張菲『志明與春嬌』的元祖版!」
眼見歌廳秀場場爆滿,台語片商嗅到賣座香氣,趕緊開拍同名電影〈張帝找阿珠〉(1969)……張帝飾演張帝,讓他魂牽夢縈的阿珠,則由歌仔戲名小生的楊麗花以還我女兒身之姿「反串」上演。乏味的是,聲勢方興未艾的楊麗花,從未聽過張帝這號人物,看到片名,理當是配角的她直覺問:「我是演張帝還是阿珠?」片商答:「你演阿珠!」「那張帝誰演?」「即是張帝演呀!」


我愛阿珠
原籍山東的張帝在台灣長大,國台語都很流暢,本繼承父親衣缽,入讀國防醫學院軍醫專科班,成為一位外科醫師,卻因無法割捨對音樂的喜愛,走上「離經叛道」的舞台路。儘管歌藝不差,外型平常的他隻能在夜總會當侍應生,磨了好一陣子才有機會登台。結尾,演唱西洋歌曲的張帝未受重視,直到有天臨時呈文警察臨檢,他靈機一動改編「苦酒滿杯」(1967,謝雷原唱):「各位友好我告訴你,老闆要我唱一個信息。翌日淩晨要檢查,沒帶身份證的好兄弟趕快回家去,不然就把你帶到警察局……」刁滑歌詞引爆熱潮,從此隻要觀眾點,張帝就能唱(最紅的莫過「毛毛歌」),搖身成為轟動南部的「急智歌王」。
眾風趣歌曲中,以追求虛擬人物「阿珠」的歌中劇最為火紅,隻見張帝一會兒跪地懇求、一會兒頤指氣使,逗得觀眾樂不可支,與阿珠的故事怎麼說也說不完。片商直覺不利可圖,開拍名為〈張帝找阿珠〉的台語片。張帝已備妥,阿珠又該找哪一位?甫嘗試大銀幕的歌仔戲反串小生楊麗花雀屏中選,起因正是兩人深摯的群眾基礎。


醜男張帝!
古裝的楊麗花雄姿瀟灑,穿上時裝,芳華正茂的她更是俏麗逼人,于是當美美的楊小姐耳聞要與醜醜的張老師對戲時,一度掙紮不已。開拍前,楊麗花坦言基礎不知道張帝是誰,製片貼切解釋:「在南部歌廳很紅,唱歌很不凡、頗有才華。」得悉對手會唱,她也不甘示弱:「我片中有沒有唱歌?沒唱我不演喔!」男女配角初度見面,楊麗花在其授權傳記《歌仔戲天子楊麗花》老實道出內心感應:「吼!我第一次看到他差點倒彈,怎麼那麼醜!他瘦伶伶的,眼角還下垂,我長那麼大還沒見過這樣,以是私下跟片商哀告:我不演或許嗎?」導演再三向她保證,張帝屬背景臉,越看越有人緣。
開鏡當日,張帝掛著笑臉問:「妳很討厭我喔!」惹得「真有此意」的女配角很不好心思。經過相處,楊麗花發現張帝非但歌藝好,人也極端客氣有禮貌,從而體認能分工即是一種緣分。回首這段由電影延伸的友誼,楊麗花有番深入反省:「人不可貌相!我當時的作為,即是個負面教材!」


〈張帝找阿珠〉故事簡單,屬貨真價實的贊揚娛樂片。除了改編歌曲悅耳乏味、引人入勝,劇中演員半世紀年的容貌更堪稱一絕。印象中的資深硬底子搞笑藝人,如:張帝、林松義、康丁、石松……各個青春纖細(就連石松也隻是小胖罷了)、靈巧活潑,已非「超乎想像」足以描寫,令人感嘆:「真的每個人都康年輕的時候!」
今日看來老套的男女追趕題材,其實是最百戰百勝的「長青梗」。從張帝阿珠到志明春嬌,誇張的戲劇功效加之朗朗上口的改編歪歌,一看再看也不會膩。或許是礙於片長或大眾考量,登上大銀幕的〈張帝找阿珠〉比舞台版少了些真實人生的坎坷(如:婚後視太太為傭人,雙方裂痕漸生,太太離家出奔,引發「找阿珠」的橋段……),楊麗花自始至終是刁蠻純情的小姑娘,張帝從頭到尾是傻氣老實的小夥子,內容平鋪直敘、角色立體單純,是稍嫌欠火之處。


參考資料:
1.戴獨行,「張帝唱歌有急智 他原是學醫出身」,《聯合報》第五版,1970年6月8日。
2.黃北朗,「演藝人生 張帝 走過長長的演藝路」,《聯合報》第九版,1984年5月15日。
3.藍祖蔚,「電影史上的翌日」,《聯合報》第二十二版,1995年6月6日。
4.林美璱,《歌仔戲天子楊麗花》,台北:時報,2007,頁129、130。


張帝找阿珠(台語片)
導演:徐守仁
編劇:簡子欽
演員:楊麗花、張帝、林松義、矮仔財、玲玲、戽鬥、康丁、石松
出品:龍昇影業社
片長:102分鐘
首映時間:1969年
附註:卡通片頭由牛哥(李費蒙)設計;外景地搜聚台北車站、新公園(今二二八和平紀念公園)、國軍松山醫院、台北市街頭、台北縣(今新北市)三芝鄉等。
劇情簡介:
純樸青年張帝(張帝)與青春少女吳惠珠(楊麗花)是同在三芝鄉長大的青梅竹馬,唯張父阿財(矮仔財)和惠珠母阿玲(玲玲)常因細故爭吵以至大打出手,使兩人來往受到阻礙。張帝無法與阿珠相見,整日茶飯不思,看在父親眼裡很不是味道,向亡妻遺像(張帝反串)怨嘆張帝不早日娶妻孝順各人。村長(戽鬥)碰巧前來,兩人正討論此事,亡妻竟開始說話......她指責不該丈夫隻是喝酒,常此下來張帝怎能夠找到賢慧的另一半?村長分明張帝情義,承諾協助兩家化解誤會,阿財也在親愛的的催 促下勉強應允與「仇人」阿玲成為親家。村長前來提親,阿玲提出兩項哀告:一、阿財當眾報歉;二、拿出二十萬聘金,就想讓張帝知難而退。
傍晚,張帝、阿珠私下約會,阿珠送給男友一串金項鍊作為生日禮物,恩愛征兆被同樣暗戀阿珠的富家子添福目擊。村長兒子大川(林松義)將聘金之事轉告老友張帝,又被躲在一旁的添福知悉,二心生一計,要侍從跟随阿三(石松)設局讒谄張帝。阿三以賺大錢為由,騙大川、張帝到賭場試手氣,一開始張帝謹記阿珠告誡,堅決不肯下注,但見各人滿載而歸,隨即興起賭出聘金的念頭。張帝第一天嚐到甜頭,不日手氣大壞,百般無奈下將阿珠送的項鍊押出,輸後懊悔不已。


阿三到阿珠挑撥離間,指張帝愛賭愛喝、對阿珠絕不在意,更為籌措賭資將項鍊賣出。阿珠本來不相信,但見項鍊上刻著「張帝」名字,認出是各人送得定情物,一怒要與張帝絕交。與此同時,添福對惠珠母親展開銀彈攻勢,阿玲滿口應允,但阿珠堅決不從。潤福承諾拿出二十五萬定金,阿玲婉言:「部份包在我身上!」躲在房間的阿珠暗下決心,到台北投奔姨媽。
大川將阿珠離家的信息告訴張帝,令他自責不已,無論天南海北都要找回阿珠。在大川的随同下,張帝展開尋找女友的流浪道路,他自述找遍全台灣省每一間殯儀館、平靜間和屠宰場,差點去食齋當和尚,即是不見阿珠的蹤跡。為籌措旅費,張帝、大川在夜總會做茶房,卻因笨手笨腳被經理辭退。與此同時,姨媽應允不向阿玲說出外甥女住在家裡的祕密,阿珠則打算到神經醫院應徵護士自食其力。和一群女孩交完履歷,阿珠等人逐個承受院長(康丁)面試,未料他竟是位脾氣古怪的兩光色鬼醫生。院長看上阿珠,嚇得她打昏對方後轉身潛逃。


張帝和大川在公園遇上長相與阿珠徹底溝通的女演員(楊麗花分飾),他苦苦懇求對方原諒,卻被視為瘋子,由救護車送往神經醫院承受「治療」。張帝被眾人交到兩光院長手上,飽受電擊折磨。同時,阿財、阿玲分別到台北尋找張帝和阿珠,不巧在車站相遇,仇人見面格外眼紅,在公園拼喝清涼飲料。付錢時,阿財、阿玲身上一毛都沒,被老闆送至派出所。警察聽兩人各喝了幾十碗冰且見狀貌怪異,直覺精力有問題,請醫院派車來接。紛歧會兒,張帝自醫院潛逃,他的父親阿財與阿玲緊接著被送來,承受兩光院長的「電頭治療」。
阿玲入院的信息傳來,姨媽帶阿珠趕往醫院,在門口碰到張帝。阿珠急急追趕,張帝卻因先前的遭逢(錯認阿珠而遭電療)嚇得拔腿就跑,直到看見另一個假阿珠,才分明先前那位是「真的」。張帝誠懇懇求阿珠原諒,終於挽回女友的心;另一壁,姨媽勸阿玲、阿財對親事別管太多,兩人答應讓兒女締結連理。張帝非但找到阿珠,更圓了共組家庭的心願。

收聽網址:中央廣播電台「台灣紅不讓」點選05/12,節目音檔將糊口保存45天。
節目擇要:【經典電影回顧】張帝找阿珠:張帝與楊麗花破天荒分工的台語贊揚片
播放歌曲:〈張帝找阿珠〉電影插曲「對唱山歌」(張帝、楊麗花演唱)

本文同時刊登於「玩世界‧沒事兒」部落格
文章網址:【廣播】志明春嬌元祖版…〈張帝找阿珠〉
該處有更多粟子的旅遊與各類文章或許欣賞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新覺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