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以來,沒再聽起這首曲子。直到近來的一個早上,
送孩子上學之後,要回家的路上,順手轉到古典音樂電台,
頓時,一個認識的音樂佔滿了我整個心,播放的便是這首
弗蘭克:A大調(大提琴/小提琴/長笛)與鋼琴奏鳴曲。
 
想起兩年前,女兒高中時,長笛也吹過個中一個樂章。
大家也曾經苦練過這曲子,因是考試曲子,以是印象極為粗淺。
 
一同上很自然的跟著旋律哼唱。回到家後,餘音嬝繞,
因為大提琴演奏是我第一次聽到,音色之美,深深的吸引我,
打開了電腦,試圖想查一查影音資料,也許我太依賴電腦?
當時連作曲家名字都想不起來,搜尋到的資料都不是我要找的,
開始產生懷疑,難道長笛曲是改編曲?
 
我的譜放在樓上書架,一時很懶,隻想聽音樂。
總以為聰明的電腦會幫我找的到,結果隔兩天才想起。
 
這位作曲家寫的曲子不久不多,不像莫劄特、貝多芬等音樂神童被人注目。
雖然大器晚成,他的一些代表作品赢患了舉世眾多的知音。 
屬於19世紀後半葉馳名的浪漫主義音樂家。 
 
(長笛家:詹姆士.高威爵士 Sir James Galway )
 
 
 欣賞長笛與鋼琴演奏
 
請打開下面網頁,拉到右下角有四個喇叭(樂章)
► http://en.wikipedia.org/wiki/C%C3%A9sar_Franck
Cesar Franck Sonata for Piano Violin in A major, arranged for Piano and Flute. Performed by Albert Tipton (Flute) and Mary Norris (Piano).
 
I      5:14    Allegretto Moderato
II     8:01    Allegro
III    6:40    Recitativo - Fantasia
IV   5:58    Allegretto Poco Mosso
 
第一樂章  A大調,中庸的小快闆,是省略掉了發展部的奏鳴曲式。
第二樂章   d小調,小快闆,奏鳴曲式。
第三樂章  快闆,宣敘調式的妄圖曲。前局部是a小調,後局部轉為#f小調
第四樂章 稍快的小快闆,A大調,沉着的迴旋曲式。
 
作曲家:弗蘭克的全名很長,一般我們簡稱他 Cesar Franck
法文:César-Auguste-Jean-Guillaume-Hubert Franck 
塞紮爾-奧古斯特-讓-紀堯姆-胡伯特·弗蘭克,(12/10/1822 ~ 11/08/1890),
比利時裔法國作曲家、管風琴演奏家和音樂教訓家。
 
弗蘭克1835年進入巴黎音樂學院學習,畢業後一度回到比利時進行獨奏表演,但並不潰爛。1844年,他回到巴黎,自此後一直在巴黎以授課為生。
1872年起,他被聘為巴黎音樂學院管風琴教授。
李斯特曾經評價他的管風琴演奏為「巴赫再世」。
 
1890年5月,弗蘭克遭逢車禍,臥床數月後於11月8日物化。
弗蘭克出生避世於列日,其雙親有德國血統,可是他大家自小承受的是法國教訓,一直以法國為大家的祖國,1870年,他正式成為法國蒼生。
 
【樂曲解說】 轉貼
 
1886年9月28日是比利時小提琴大師依紮伊的結婚喜慶日。他驚喜地收到一份非凡的結婚禮物,他的同胞、作曲家弗蘭克(C.Franck)寄來一首新寫的《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的手稿,是專門為依紮伊寫的。婚禮當天,依紮伊危如累卵地練習這首作品,不久在夫人蓓納的伴奏下舉行了首演。自此以後,依紮伊一直將其作為大家的保管曲目。

《A大調小提琴奏鳴曲》是循環式,四個樂章的主題素材都源自單一的原始動機。小提琴在沉穩醉人的雙音慢弓中揭開了樂曲的柔闆樂章,開始的幾個小節被奇妙地奏出法語“我愛你,我愛你(Je t′aime, je t′aime)”的音調。小提琴和鋼琴此起彼伏的應答構成極富詩意的熱戀畫面。第二樂章是浪漫主義常有的戲劇衝突,到第三樂章有華彩樂段,是作曲家為依紮伊寫的,刻畫了相思之苦。終曲由一首優美的歌謠串起前三個樂章的精華。有人把這四個樂章比喻為戀愛的四個樂章:相愛,相知,相思和薄戀人終成眷屬。後人評價,這部作品足以和貝多芬、勃拉姆斯最馳名的小提琴奏鳴曲相提並論。

弗蘭克出生避世在比利時後移居巴黎,在完成這首《A大調奏鳴曲》時已經63歲。但從樂曲表達出的激情,使人覺得應出自一位青年才俊之手。他的畢生大局部時間是在巴黎音樂學院擔任管風琴教授和私人授課,德彪西,丹第,杜帕克和肖松凡是他的學生。李斯特聽了他彈奏的管風琴,驚呼為巴赫再世。可是弗蘭克畢生性格恬淡,既拙於表現大家,也不善籠絡輿論造勢,隻是壟斷空暇的時間作曲。他是屬於大器晚成型的作曲家,在生命中的最後5年奠定了大家在法國音樂史上的職位地方。羅曼·羅蘭曾給他很高的評價:“沒有一個名字比這個偉大而心地險詐的名字更純潔的了,這是一顆毫無瑕疵的慶幸奪方針心靈。”

這首小提琴奏鳴曲的錄音有多個銘盤,都有輝煌光耀四射的演繹,如鄭京和和魯普、格羅米歐和塞伯克、帕爾曼和阿格裏齊等。由於廣受演奏家與聽眾的歡迎,後來又被改編成大提琴和長笛的曲目。
 
 
小提琴與鋼琴(費拉斯、巴比耶演奏)
 
Violin and Piano: Christian Ferras Pierre Barbizet 
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8wmTm_--d2Q
I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TCOkoyFvd2s
II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yG6zmH0PpA
IV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NwgbRkNJ0c
 
 
大提琴與鋼琴
Cello and Piano: Jonah Ellsworth, Cello; Heng-Jin Park, Piano
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AJKjEJXZMv8
I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Lt-Jw25oQ2I
III    http://www.youtube.com/watch?v=oFv0Y7SVI6U
IV   http://www.youtube.com/watch?v=5TKN0XgyXy8
 
 
【學習經驗】
 
在美國碰到一個老師,他上課總是很溫和、客客氣氣的,但新曲子視譜
完,第二次要加疾速度,我當然好緊張,很是換氣中央會亂七八糟!
下課後,他會拍拍我肩膀說:「盼望下次你能達到美滿(Perfectly)」
天啊!意思我要練到200分,然後被他砍一半才有100分!
  
學習長笛的人如有學過鋼琴的話,懂樂理來做基礎,學起來特別快。
但第一年看不出功效,下的功夫跟學聲樂一樣,練呼吸,充分運用
腹部吸氣、吐氣,更進一步練習緩緩吐氣出來,才略吹好長音,
同時牽制差距嘴型吹高音和高音,這徹底要時間去摸索,急不來的。
 
音色好壞也跟樂器優劣也是有關係。管樂器是很情緒的,音色不美,
不是你沒認真,往往每一次練習不是100%美滿。
 
學生時代的伴奏凡是找鋼琴組同學幫忙,合奏的時間隻有在臨近登台時
才有機會與鋼琴單幹,有時找不到伴奏,臨時抓了一個充數,就算視譜
程度再好,兩個人在約定的短時間裡要把每個樂句、段落、音樂性,
還有速度牽制、默契... 等等做好的話,學習的經驗不足之下,有時使得
這部室內樂奏鳴曲失去了原本的藝術成果。美國的規矩,若請同學伴奏,
要付給予鐘點費。
 
聆聽上,我對這首作品曲子比較偏愛大提琴演奏,雖然鋼琴是屬於伴奏
局部,但演奏中大提琴與鋼琴各佔一個聲部,兩者缺一不可,存在相通
的緊張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新覺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