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The Hakomi Method, p.120-121>

C. 慢慢地進行: 假定速率太快,個案隻能 "反應 (react)" 而非 "靜心的經驗到 (或叫覺察)"; 這二種反應所用到的神經元模式,不太一樣, 後者會較複雜, 而且速率會慢許多;

<書上舉了個演奏小提琴指法的例子, 不過我這裡想用我本人學長笛的例子來說:

在演奏一首練習很熟練的曲子時, 頭腦與手指的關係, 
不會是一個命令一個動作, 
而是....用我本人的話....手指頭本人有記憶, 一連串的音, 
是一連串的自動反應....

而且, 這個手指記憶, 真的會記很久, 給我個開頭, 我就梗概整首來,

像我以前很想學著彈 德布希的 "月光"

買了琴譜差點沒吐血...一堆升記號...超多的結果是

我馬上改成C大調去彈 (更簡單哩), 一整個沈醉,背起來...

然後五年後, 很久再回去彈那首,

 竟也記得八成..(剩下二成是因為當初本來就不熟吧...我猜)

手指...本人去摸那些音..我也不知是怎麼回事.....

叫我看著譜彈..我反而不會耶..要想很久...


書裡寫的是 "chunk"這個字, 意指一整組的, 
而chunk這個字在迩來的英語教學理論裡 (哈..我的專業).., 也有提到, 
外國人學母語, 也是一整個句詞一起背起來, 
沒有人在用文法解析過後, 才慢慢組合好, 
這樣聽者早就沒踏實了....以是想要學好一口錦繡的英文也是, 
有時候必要背一些chunks, 一整組的貫用法, 流暢地落(ㄌㄠ四聲)出來

像我們講中文,長大有時候會發現..這個成語終于下場一個字一個字拆開來

還有點不太熟悉哩...如:拖利落拉...這四個字

我是一聽到聲音就曉得是用來罵人的,沒有管字面意;

而四歲女兒問我..我還要轉一下才會解釋呢!>

<<sorry紫色字太長了..不過我發現這種與書對話的寫法..我好喜歡啊....呵呵...從沒見過Ron Kurtz..隻能這樣憑空追悼囉...假裝他不停都在...>>



回到書摘

當速率太快時, 資訊是一整團來的, 以是要慢下來,讓個案能解構經驗..治療師的語調也要慢而柔,似催眠日常, 說話時,背景的訊息是:
"你是安然的"
"慢慢來,別急"
"回到內在"

D.非暴力 <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新覺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