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前的一次清掃中,媽媽發現家中裝東西的袋子有破洞,感覺疑似被壁虎或老鼠咬破的,但因為一直都沒任何蹤跡可尋就不明晰知。過完年後三月中媽媽出遊,三餐料理就由我來準備給家中兩位老爺,剛好阿儒哥回家幫忙收衣服,他發現蛋殼跑到後陽台的箱子旁,還以為是我亂丟叫了我一聲,這下不說就算一說害我怕的要命,阿儒哥和爸爸差距認同是老鼠做為。等媽媽出遊回家後我們開始展開抓鼠行動,在抓鼠前也乾脆再來一次大掃除,幾乎屋子都快翻遍即是不見半隻老鼠,到是老鼠將一些廚餘渣滓拖到客廳的沙發下被翻了出來,也在我的房間床下翻出了一小根魚骨頭。這老鼠可機靈,白天不出來早晨出來,但我們知道牠大一小塊的目標是廚房,以是買了黏鼠闆佈局開始抓。我們將廚餘桶周圍放滿了黏鼠闆,沒想到牠還能由桌腳越過黏鼠闆享受美食,這下惹火媽媽了,她再去買更大的黏鼠闆佈局,然後將能藏食品的處所都封好以斷絕食品來源,而我們的房門也關上讓牠無處可躲,終於在幾天過後抓到那隻吃飽被黏住的鼠爺,別以為這樣就結束,沒想到又沒幾天被媽媽看見兩隻鼠baby在藏物櫃上跑來跑去,媽媽也不是省油的燈趕緊拿起殺蟲劑一噴,就看到鼠baby像喝醉酒似的晃來晃去,最後隻聽到“咚咚”兩聲已經跌到樓下來囉!這下人鼠大戰也閉幕結束,心頭鼠患也放下!

剛好這篇抓鼠記和這首音樂組曲很合Edvard Grieg(葛利格)--"Peer Gynt"(皮爾金"山魔王的大廳"),這邊也放上讓本人欣賞認識。在兩三年前也曾帶學生去國家音樂廳聽這音樂,也請學生寫出聽後心得或感受,呵呵!本人就當參考,重點沒寫到,但故事大約都有寫出來。"皮爾金--昆蟲的異想天下"(聽後心得)


影音檔取自youtube

文取自yahoo

現代戲劇的開山始祖─挪威的文豪易蔔生,於1867年發表了一篇諷刺獸性的劇本「皮爾金」(Peer Gynt),為了將此劇改寫成音樂劇而能在舞台上演出,拜託了當年獲頒挪威當局終生奉的葛利格為其配樂,葛利格曾因「皮爾金」的劇情過於幻想,與他抒懷的曲風差距而萌發拒絕之意,但又顧及此劇因而宣傳民族主義為出發,終於在1876年完成「皮爾金」的音樂,共二十三曲,後來葛利格又選出特別好的八曲,成為第一組曲與第二組曲。

第一幕 :

  第一段的序曲是三段式,先是一個莊嚴的序奏,接下來是著名的蘇爾維格之歌主題旋律,初步入手下手又回到先前的序奏。

  皮爾金是挪威國民童話裡的副角,一個不務正業的農夫,總是欺騙自己和外人,對情感也是極端的不專一,象徵獸性的墮落與某些缺點,雖是一百多年前的作品,現今的獸性如同也沒太多改變。

  遊手好閒的皮爾金,整天尋求著安逸的美夢。卻有個被他拐至山上小屋的美麗純情戀人蘇爾維格。有天在某鎮的某婚禮中,正當村民們大跳挪威的民族舞曲「哈林格舞曲」、「跳躍舞曲」時,喝得半醉的皮爾金竟心生經管的挾持新娘英格麗(Ingred)往山上跑。

第二幕 :

  第二幕前奏曲「英格麗之嘆息」,是皮爾金第二組曲的第一曲,G小調的狂暴快版(Allegro furioso),演奏出一段搶劫新娘的粗豪主題,再以法國號奏出深山的可駭氣氛,接下來以低落的弦樂表現出英格麗哀号而無奈的嘆息。

  經常移情別戀的皮爾金,離開了已感厭倦的英格麗,在山中遇見了一名綠衣奼女,綠衣奼女帶著皮爾金回到山魔宮殿,此時的音樂「山魔王的大廳」是皮爾金第一組曲的第四曲,B小調進行曲的曲風,鼓聲隆隆的急急樂音彰顯山魔宮殿的可駭。

  原來奼女即是山魔的女兒,皮爾金為了躲避追捕的村民便與山魔女兒結婚,但是不久後又遺棄了她。皮爾金來到荒山中碰着另外一個山魔,代表保留之謎的柏格(Boyg),此時先以低音撥奏出山魔進行曲,接著音量加大、速率加快,代表山魔逼近的可駭氣氛,音樂於達到低潮的此時忽然終了,柏格退走。

第三幕 :

  原來是一直深愛著皮爾金的奼女蘇爾維格出現了,她以最純真的愛情破解掉柏格的魔力。渡過了危機的皮爾金重回戀人蘇爾維格的身邊,隻是王子與公主並未能繼續俊俏的留存多久,山魔的女兒帶著一個奇形怪狀的孩子找來,宣稱是與皮爾金的結晶。皮爾金無地自容也無法應付,便逃離回到年老的母親艾西身邊。

  病重的艾西,非常惦記她的兒子,此時看到皮爾金竟以為是自己的幻覺,而束手無策的皮爾金隻要眼睜睜的看著母親在孤傲的微笑中死去。這時擺設的音樂「艾西之死」是皮爾金第一組曲的第二曲,哀号的行版描摹著當時凄涼而歎傷的氣氛。

第四幕 :

  這一幕是述說皮爾金離開祖國,到天下各地冒險的故事,而他靠著一些投機敗俗的勾當如:美國販賣奴隸,中國盜賣神像緻富,最後到了北非的摩洛哥成為一個預言家。

  這一幕的前奏曲「晨歌」是皮爾金組曲的第一曲,描寫著摩洛哥早晨的美景,在葛利格崇高高貴的寫景功力下,讓人有種全新而愉悅的感覺,大要的話,早上起床時不妨放這曲晨歌來聽聽。隨後在北非戈壁走運的皮爾金,過著奢華的留存,這時出現一名艷麗的舞孃,假冒阿拉伯酋長的女兒安妮塔(Anitra),虛情冒充的安妮塔在劇中擺設的兩段舞曲:皮爾金第二組曲第二曲的「阿拉伯舞」與皮爾金第一組曲第三曲的「安妮塔之舞」中,翩翩起舞,在皮爾金神魂顛倒之際偷走他的馬匹與錢袋。

  成了一文不名流離漢的皮爾金,在朦朧的睡夢中夢見蘇爾維格一壁紡紗,一壁向他唱出懷念之情,這即是最著名的「蘇爾維格之歌」,此段是皮爾金第二組曲的第四曲,是全曲中最優美的曲子,在劇中共操縱三次。

第五幕 :

  皮爾金到了美國,在加州獲得金礦,成了鉅富,此時他終於倦鳥知返,想要乘船回到家鄉,誰知船在海上遇難,觸礁翻覆,皮爾金危急中捉住桅桿,因而獲救,卻也一無部門。此幕的序曲「皮爾金歸鄉」即是皮爾金第二組曲的第三曲,激烈的管絃樂獨奏出暴風雨的兇猛與可駭。

  皮爾金回到祖國挪威後,有天在石南的荒地上,遇見一名鈕扣塑造者,他要把皮爾金丟到塑造鈕扣的杓中融化掉,皮爾金懇求說,他自己雖然冥頑不靈,但還不至於罪大惡極。鈕扣塑造者回答:「你好不足以上天國,壞又不足如下地獄,作成鈕扣最合適了。」皮爾金比起來竟感不值,覺得能下地獄如同有價值多了,因此,他不斷的誇大自己的罪行。恰巧這時蘇爾維格經過,皮爾金立刻撲倒在她的腳下,求她數落她的「遺棄」罪狀,沒有想到蘇爾維格非但沒有絲毫的訴苦,反而說皮爾金使她的生命更美麗,奇怪的是,當蘇爾維格話一出口,那個鈕扣塑造者便忽然失落了。

  戲劇的最後,年老的皮爾金將臉埋在蘇爾維格的懷抱,聽著「蘇爾維格之歌」而辭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愛新覺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